13年前,15个人,共赴法国。
这是中国服装业第一次以城市为主体,团体越洋海外取经学技。
记者在第22届服装节启幕之前,开启这段尘封往事。
这是对大连服装业,大连服装节最好的纪念!
1998年,大连国际服装节正步入第十个年头。越来越多接触国际服装元素的大连服装产业,也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挑战:设计力量的孱弱,正在影响大连服装产业与国际服装产业的融合。这也是时任市长薄熙来果断决策,将15位大连设计师送出国门的主因。所有的参与者都记得,在临行前的欢送会上,包括薄熙来市长在内的多位市领导亲自为设计师们送行。
巴黎“CHAMBRESYNDICALE”是法国时装工会创办的学校,专门为业界进行专业的设计师培训,包括森英惠等在内的多位世界级服装大师,都毕业于该校。在这里,学服装应该是三年制,但因为这批优秀的大连服装设计师在此前已经有了多年的从业经验,所以他们直接从三年级的立体裁剪及设计开始学起。尽管学习经历只有一年,但在世界时装之都的耳濡目染,足以让这些优秀的大连服装设计师大开眼界,受益终身。现在,这些在各自的企业及领域内独挑大梁的设计师们,没有辜负当年服装城大连的期望。
大连的魄力,在当时曾经刺激了众多城市的神经。此后,多个城市纷纷效仿,将设计师送出国门。因此,有很多业内人士甚至认为,在当时的中国服装产业中,大连主导了中国第一批设计师外派潮流。
共赴年约会
尽管距离那次集体的出国生活已经有13年的时间,但当年的那批大连留法设计师们,至今仍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习惯:坚持每两周,最长是一个月一聚。就在昨天晚上,几位在连的当年留法设计师,依然在今年服装节筹备的忙碌间歇,抓紧时间小聚了一下。
用大家的话说,在国外共同生活的岁月,彼此之间没有利益纠葛的简单关系,构成了十几个人之间彼此间相濡以沫的彼此关心,关照。
性格开朗阳光的大连思凡设计总监周红,当年出国的时候只有26岁,是几个年龄较小的设计师之一,回国后,热心的她却被大家选举成为每次聚会的召集者,大家亲切地称她为“秘书长”。每次聚会,只要是身在大连,不论工作多忙,大家都要坐在一起谈谈近况。这已经成为了这个小圈子的一种习惯。